其实工作应该很忙,但这阵子总会这样不情愿把休闲时刻也奉献给了工作。所以生活时间规划得很分明清楚。Do not ask me to compromise. 我分分钟会翻脸。
休闲时刻:
I.看了一套日剧 + 两部电影。
i)东京爱情电影“Tokyo Love Cinema”。 看的是小型购片公司如何选购,宣传及如何让所谓的“art house movie/ 小众电影”播映。原来搞art house movie 是这么一回事,观众看的是buyer的品味,(不说编剧导演演员这一层面)除非buyer对电影很钟情,有感觉,否则的话上映的电影是购片公司赚钱的工具而已。另一面讲的是感情(哪能免侥?)日剧里三十几岁还未成家的男女仿佛会进入生活或感情的恐慌:事业或家庭成了需要选择及思考的事件。(还以为感情或结婚是顺其自然的事,哪会因为需要嫁了而嫁或该娶而娶?)但感情的路线在六年前的一个巧合已经布置好了,结果以一部冷门的土耳其片作为快乐结束。剧里有两位很冷面的年轻配角杀手。一位叫小忍,(因为太爱而不敢太接近那型 —> 对事业理念及事业感情) 在适时说出短短几句贴切的形容词。一位是只有几年职业寿命的冷面女秘书,只有她懂得欣赏寂寞的变态中年男人。
念电影的同事告诉我,日本拍日剧的导演不会轻易拍摄一部戏,通常都会认真的对待他们的作品。所以素质会比韩剧或其他亚洲国家高。原来这样。
ii)小孩不笨二。奇怪,我会很欣赏星加坡导演的黑色幽默,而且会拍案叫绝。我不懂梁导演功力是进步了或退步了,但就说那星加坡生活现象就是一部最佳黑色剧本。好lame.
iii)Malena 。意大利导演Giuseppe Tornatore 得了奖的其中一部经典作。(得谢谢阿萱的收藏。)
成熟的女主角在出场时真是叫人惊艳(也果然一路都叫人惊艳)。结果正在发育的男主角就这样的成为俘虏, 为她变态偷窥盗窃流泪长大 ,是默默地陪伴她度过那一部份生命的:只能无助的追看,却无实际能力帮忙的旁人而已。原来漂亮又没有依靠的女人在哪个国家所遭受的待遇都是一样的。 但为什么这些女性在传统社会下竟然连反抗自立的力量也没有?真是可恶的男性导演!
II.上轮及上上轮在书展大减价时购卖的几本书
i)中国新概念文学比赛(2000年)第一届得奖的韩寒完成第一部长篇小说时才十七岁; 并且在那时候成为一种现象。 (好”ye” ) ( 这令我想起钟晓阳在她极其年轻时就完成了《停车站借问》) 生长在这一代,已经没有政治忧虑逼压的少年, 《三重门》其中一些篇幅是学堂上自习的读本, 也是生活在这样表皮层面的年轻写照。(我们也不是一样在表皮层度活吗?)六年过后我才读了他这一本小说,站在年轻小花一代的角度来看,不失真实性娱乐性。 去年读了他较新的武林The One, 就更符合了自己的想法,我们只能增添时代娱乐感,却失去了气势勃湃的大朝代。
ii)陈丹燕的小说。
还在翻阅着她的《天使肚子痛》
iii)翻译小说米兰昆德拉
那是向中国回来的振辉借的。 去年他南京毕业时搜刮了许多中国出版的米兰昆德拉,卡夫卡,村上春树,张爱玲,苏童,张小娴等等等等。(啊~~ 正中要害)我拚命式的一批批借(现在看书速度放慢了。)其实不知道为什么大部分他的藏书我在什么时候都看过了。(?)但再重阅某些作者的作品就会以不同心情,不同年龄成熟度去翻看。三本米兰昆德拉后期的作品在我手上,有待翻阅。
iv) 还有志雄介绍的《狼图腾》。 买了, 有待翻阅。
这样是不是有限时间的休闲时刻?真是活得不过瘾喔!
11 comments:
曾经尝试看大陆版的村上春树,不过真看不惯,放弃。
Milan Kundera后期好像已经是直接以英语来写作了,所以搞不好英语版就是原版了。
没什么看书的我最近发娇要学人看书,没听过《狼图腾》着本书时在1Utama的大众翻了翻突然想买,但那本书太残旧,没买。
那天听朋友说学林有,就pia下去找,它竟卖断了!还好遇到个美女,总算有收获!
《狼图腾》很出名吗?看了给点评语!
那一阵子,我到处游走,放逐自己的身体,把灵魂埋葬,把生活解构。我想,很多人应该都是边往前走边找回自己的(精神与肉体上的共同经历)。那时觉得一切生命活动都没有具体意义。身体所处的场所,也只是活动的集聚地而已(生命与各种集合活动,心理活动等等)。有一天忽然记起:如果人没活着,那么“活着为什么”这一问题就不可能存在。所以,活着作为一切的前提,必须本质上的存在着,才能去寻找生活意义/目的。而生活技能,就伴随着“活着”这一事实一直拥有着。所要关注的是生活技能-生活目的之间的这一关系。很多人都存在着对生活技能的过于麻木,而对于它的必要性又感到怀疑,茅盾与彷徨。地球上有一部分人,是完全绕开这一问题而存在,或是把注意力潜移默化掉了。这里就有一个生活技能与生活意义/目的相结合的说法(在感性-理性的张力下平衡这些生活的元素)。这样,技能就不只是技能了,而且也不会与生活有冲突,更没有两者间的compromising的问题,生活也比较不会fragmentized。从以前孔子为百姓上课的生活目的就是生活技能,到现在的教师所先被培养的职能而衍生出生活目的这点,就可以知道之间有什么差别了。这也可以推理一些社会问题的出现的原因,就好比说不知道从第几代开始吧,生活技能就是在孩子们未出社会前偏重培养,而忽略了生活目的更能带给我们活着的原动力。
说到出走,脑海里浮现了两个身影:在现实世界中的释迦牟尼,还有文学世界中的贾宝玉。
重读上面,发现好多都是从书上看来的,只是内容经过我的脑袋,毁不成形了。写得太多,是该抑指停键,打住了。
Nightraveller,
村上春树的书还是港版翻译的比较接近原著吧?
但直接以日语阅读的话就更棒了!
我也想学习日语(终于决定这是想学习的外语)(但不知几时realize)觉得日本的诗歌也很一流!喜欢。
有机会我也读读英语版的Milan.
Piew,
另外写过狼的是贾平凹,那本也很精彩。
少尉,
对,我也觉得因为某方面太坚持所以blend得不够均匀平衡,才会有compromising 之说。如果能够在 “这一个生活技能与生活意义/目的相结合”“感性-理性的张力下平衡这些生活的元素”的话 (写得好!)便能够自如自在地愉悦地活着,(想象的滑行其中)就很接近“之间”了。 这“之间”便是所谓的中庸之道吧?
刚刚上来要跟你说:就学日语罢!才发现你自己已经作了决定。有三个年轻的作者的书可以看一看:角田光代、林满里子、高树のぶ子。只是我不知道中文是不是已经有翻译本。
素莱
素莱,
会去找这几个作者的翻译作品。
德国文学作品有你推荐哪些?
野葡萄杂志介绍两本 高木直子:
《150cm Life2》《一個人住第5年》
是你说的其中一位吗?
现在我只想推荐《柏林来的鱼》,可是还没有中文翻译。
我说的不是高木直子。
学多多外语罢,越多越好。阅读窗子越多,你自己越能掌握的品味选择越自在。
素莱,
对于语言,觉得自己连中/英/巫文也不是掌握得很好。所以常常会迟疑是不是应该多学习一种或多种其他国家语言。
你会尝试翻译小说吗?很有趣的样子。
哈哈。读到了有关韩寒的短文了。
中文自己也在进修,不过是要教学用途的!(很混饭吃)发现你也正在教汉语。
哈哈哈。
原来是同行吗?
我还以为你搞网上杂志 / 网页之类的
要去问问庄若爱薇了
Post a Comment